第(2/3)页 在赵曦的概念里,并没有什么党项人还是汉人的区别,或者说他对国家的认识比对种族的认知更甚。 后世讲究人道主义,国朝讲究王道,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一致的,也就是不能做灭族的行为。 战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真要是双方谈判了,还真的把人道主义当回事。 另外,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宋夏的这次大战,相信不管是北辽还是大理、安南,包括黄头回纥、西州回鹘,都盯着。怎样处理西夏王室和贵族,对于将来九州一统、金瓯无缺有很大的影响。 国朝有能力做到对党项的灭族,在现在这样大包围的态势下,国朝大军完全可以轻松的碾压过去。可是,将来如何?北辽、回纥、回鹘,知晓了与国朝没有妥协的余地,会做怎样的选择? 国朝战力,是有军卒训练有素的原因,可真正的优势却是战车。而战车最大的劣势是速度······驮马拉战车,始终还是没法跟骑兵的速度相比。 说白了,如何处置党项人,也就是个样子货,是要做给人看的。 所以,当初内阁提出王道的策略时,赵曦也是恩准了的。可这两句诗句······这是要灭绝吗? “哦,各位相公来了······” “官家又有佳作了?此诗句气势磅礴······” 谁也能体会官家诗句里的杀意。王安石赞叹诗句,希望这仅仅是诗句而已,不是官家的真实心态。 “兴庆府认不清形势,不理解朝廷苦心,朕有感而发而已······既然是定下的决议,朕不会去推翻。不过,终归还是没打疼,没打怕,还没打到让兴庆府清醒的程度。” 事实上,赵曦确实是有感而发,是因为西夏兴庆府在这种情况下,居然仍然抱有幻想的感触······有时候真的不能仁慈了。 “官家,关于党项王室、贵族、军卒以及牧民的安置原则,内阁议定,初步有了意向······” 富弼从看到官家的诗句,就一直没说话。本来应该是他向官家奏请内阁议定安置原则的,可富弼没开口。他已经感觉到了官家的不满,当然,这不是对内阁的不满,而是对党项人的不满。 所以,恐怕官家现在没心思讨论党项人的安置问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