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见官家这样说,好像诸位内阁大臣也都松了口气。说起来,现在的内阁,狠辣的人要比人仁慈的多的多,说韩绛和王珪仁慈,赵曦信,可像韩琦、文彦博、王安石、张方平之流,居然也如释重负,赵曦就有些不明白了。难不成自己比他们几个还狠辣不成?
这样做,肯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这就需要权衡风险和收益了。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国朝谋划对西夏的战略包夹,这就是奇。以国朝现在的军备实力,单独对战西夏,应该不存在发生大意外的可能,除非前线指挥官昏聩。
之所以在实力超出时,仍然出奇谋,是为了绝对优势,为了减少伤亡,为了营造一种大势。
组建并集中管理吐蕃人的向导队伍,或者说是驭手队也合适,就让国朝的谋划存在了泄露的可能。在如今整个朝堂知情的臣工并不多的情况下,王韶的担保真的没什么分量。
赵曦的支持才是最根本的。赵曦之所以支持,并不是什么人道主义精神填满了思维,而是对一个前方指挥官的信任。
在赵曦看来,朝廷越是信任王韶,他就越能很好的控制住事态。
姑且这样做吧,赵曦是真心不想让王韶心思多。即便是西夏知晓了国朝的部署,他们有解决的办法吗?
接下来将是大量的工程兵西进,营造整个通道的接力兵站······保密性不会像探路者队伍那样严密了。
这样做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让吐蕃人知道卖身与大宋,比卖身与他们的领主更合适,有种在民间市马骨的意思······当然,这点几乎可以不考虑。
当前方的奏报到了汴梁,雪橇的功能也得到了验证。赵曦在经验军卒们记录尔等内容时,也有点惭愧,提早有雪橇,那里的军卒不至于如此艰难。
“可惜如今不是冬日,不能尝试在汴梁热水成冰在各个时辰的时间,否则就可以对比通道个兵站跟汴梁的差距了。”
虽然富弼是很欣慰的说,赵曦却知道,这样的对比没有意义,他们不知道,高原上的热水水温跟中原是两回事。
雪橇的出现,倒是让营造兵站的进度提前了,哪怕现在通道上还是冰雪皑皑,工坊城已经开始往西运送物资,准备营造兵站的物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