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说消息……-《1948的奋斗人生》
第(2/3)页
方大海看着两小子这样,心下有些好笑,却也没打算逗他们,所以很痛快的点了点头说到:
“放心吧,都说好了,吃过晚饭就过来。到底那么些东西呢,他们总要捡着人少的时候运,省的麻烦。”
这倒也是,都是最底层的孩子,谁都能欺负几下,要是让人发现他们有这么多肉食,不定就成了“怀璧其罪”的大麻烦。小心谨慎也是应该的。
“要是这样,那一会儿咱们连夜煮了,浸泡倒明儿早上拿出来,滋味许是还能更好些。”
“我这倒是没什么,不过二叔,咱们家可没这么多浸泡的东西啊。就是今儿,那也是拿了木桶凑数的。”
说起他们今儿这买卖吧,这做的确实有点手忙脚乱。
因为一开始准备的大铁锅和浸泡的木桶都一般,一锅只能煮上20个上下,浸泡的大木盆能,最多也就能装下30个。这么一来,所以为了出摊,他们是先做了一锅,将摊子摆出来,然后由王桂香和何雨兰两个在家按照何毛柱给的步骤一次次的煮上,浸泡。然后在由方大海领着方大江或者何雨松背到摊位上。
这来来去去的,费了多少功夫不说,光是装东西的家伙事儿就差点为难死了这么两家的人,最后那是连着洗澡的木盆都用上了,才算没出了岔子。
这会儿何毛柱要提前做这个没问题,可这要是一次性想都做出来浸泡上……这真的很考验家里的木盆数量呀。
“这个我回来前就想好了,我们院东厢房的老包,他家宝成的洗澡盆就能用,一尺半高,三尺宽,尺寸正合适。那是去年新打的,5岁小屁孩用了一年而已,也不算脏,一会儿我回去和他买了来,涮一涮就能用。合上咱们两家自己的,怎么都能装的下了。”
说到这个,何毛柱想了想,将自己另外的算盘也说了出来。毕竟这是要花钱的项目,作为合作方,总不能就自己全拿了主意。
“我琢磨着若是这生意确实好,也能做的下去,那等过一阵子,咱们手里宽裕了,就让后院的老刘帮个忙,他不是在钢铁厂上班嘛,让他想法子,帮咱们弄个锻铁的锅,一米高,80公分宽的那种。有了这个,不说咱们一次能多煮点数量,就是以后推到摊位上,也多了方便。一边炖着一边卖,热乎气一上来,多勾人啊。”
这倒是个很不错的法子,后世用大铁罐头熬汤下面,都是常态了,用的可是相当顺溜。
只是他刚听到了什么?后院的老刘?钢铁厂?真不是轧钢厂?不是二大爷?哈哈,你别说,这院子里的人员配置啊,真的挺有意思的。
中院东厢房的老包两口子没亲生的孩子,据说是逃难的时候病死了,所以后来领养了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就是包宝成,今年才5岁。而老包自己呢,则是在机械厂当钳工。
后院呢,有个老刘在钢铁厂当锻工,家里两口子带三个儿子;对门常富贵两口子带一儿一女,是给人开车的司机;前院的乔舒泰是个会计,三个儿子已经到位,一个闺女尚且没影。再加上何毛柱一家……
来来来,你品,你细品,这人员构成是不是特别的熟悉?若非知道这是在一本小说里,还是个言情剧小说,方大海都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穿到了情满了。
闲话归
闲话,不管这些人的工作,家庭成员,甚至是性格品行是不是真的和他想的一样呢,日子总是自己过的,他这会儿最要紧的还是琢磨这麻辣兔头的事儿最要紧。
咦,不对啊,他不是想着要帮一帮老根叔他们,想着给留根叔找个工作吗?这院子里这么多在厂子里上班的,这不就是现成的消息渠道?
“二叔这法子不错,大铁罐头熬起来,确实能装不少,若是早有这个,许是今儿这样的两锅就能搞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