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投奔尚书府(1)-《寻龙璧》


    第(2/3)页

    欧阳北生怕漏掉一个字,逐字逐句的读道:“翟彧吾兄,余遍访九边经年有余,终无愧兄之重托,实乃社稷幸甚、苍生幸甚。”他一下跳了起来,拍手笑道:“我看得懂!我看得懂!哈哈!”转眼看见一旁孟东庭仍然伤重沉睡,而且现在仍然身在险地,连忙捂住了嘴,又重新坐下。

    欧阳北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重新读道:“翟彧吾兄,弟遍访九边经年有余,终无愧兄之重托,实乃社稷幸甚、苍生幸甚。近日侥幸寻获此物,弟坚信此物所画之舆图佐证,即为柳松勾结勃拜之图约。柳松阳奉阴违,弃圣上之托、社稷之重,为一己私欲,内应叛逆、外许割地,罔顾百姓苍生。凭此图证,柳党奸佞虽横行十数载,然澄清宇内、重振朝纲亦指日可待矣。”

    欧阳北看到这里,心中吃惊非小,这柳松乃当今天子眼前红人,权倾朝野,他虽仅是一介捕头,不曾参与朝政,却也曾听人说起这个名字。这盐引涉及之广真是有些出乎意料了。欧阳北定了定神,又往下读去。

    “方今奸党肆意妄为,党同伐异,正义之士莫可挡之。现此物出世,奸党气数将尽矣。兄仁德布于九州、威望加于四海,孤身以抗奸贼,天下无不景仰。弟虽不才,亦知义节,今托吾之义弟,不舍千里秘赴京师专呈此物于兄。望兄联络内外义士,斩奸除恶,吾辈必当云集景从哉!”

    看到最后署名的关键之处,字迹却是一片模糊,用手一摸还有些潮湿,想来定是欧阳北跳入水中,信封湿透,把此处字迹也给洇湿了。

    欧阳北久居扬州,虽说繁花似锦,南来北往的消息甚多,但毕竟离京师距离甚远,对当今朝堂上的见闻终归是少,什么柳松奸党,通敌叛国等等,都是人云亦云、不知就里。自己此番无端卷入这等朝堂争斗之中,真说的上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只是不知马德昌放着好好一个盐号老板不做,却又为何冒着满门被杀的风险卷入这个是非之中,真教人匪夷所思。

    欧阳北又胡思乱想了一通,信中丝帕终究是为自己指明了申冤报仇的方向,但柳松何许人也,想要扳倒他或者说挑战他,那无异于蜉蝣撼大树,螳臂而当车。只有到京师找到丝帕中所提的翟彧大人,或许才能有所作为。

    想及此处,他不由叹息一声,自知还有无数谜底需要一一揭晓,但眼下孟东庭伤重又无医药,二人都还身处险地,性命攸关之际,只有设法先保住性命,才好再做图谋。

    欧阳北小心地把盐引和丝帕再次收入怀中,手指正好碰到那只竹筒,猛然间想起这只竹筒乃是天宁禅寺玺尘和尚所赠,要他在危难之际打开观看。欧阳北心想现在正是走投无路的危难时刻,不妨打开来看看里面有些什么。

    他取出竹筒,连忙用匕首打开,只见里头有一张手笺,上头写道:“若待危急不可解时,速往南京城兵部尚书府。鄱阳一战动古今,不负豫章金兰情。”

    欧阳北看完以掌拍额,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南赡第一剑”不愧是高人,不光危急时指出明路,更好像能掐会算一般事先知道自己要掉入水中,居然是用防水的竹筒装着手笺。

    这一天日间,又有好几拨东海派的弟子和扬州府的官差到岸边搜查。欧阳北眼尖,离着老远瞧见这帮人,乖乖躲在岩洞之中并不出来。他这一天仍是过的提心吊胆,只怕给人发现,那就所有的谋划都要泡汤。所幸东海派弟子和众官差只是敷衍一阵,并未认真搜寻,太阳还没下山就已全都散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