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屠夫的刀下,三人发出了凄厉的哀嚎! 因为受灾导致百姓只能以吃树皮充饥,心底的怨愤可想而知。 县令三人的哀嚎越是凄厉,叫喊得越是痛苦,下面观刑的百姓就越是亢奋! 这也是秦轩没有堵住三人嘴巴的原因。 只有尽可能的让百姓们宣泄掉心头的愤怒,对大秦才能少一分怨愤。 本来葵水县就是曾经六国治下,只是在天下一统后并入大秦,成为秦国人。 但是心底里,对大秦并没有多少归属感。 加上闹蝗灾吃不饱肚子,心底对大秦就更怨了! 毕竟,当年七国时期,若是治下闹灾,六国也会赈灾。 而此次县令等人吞没了粮草,就让灾民们对大秦彻底寒心! 更认为大秦对他们这些六国遗民区别对待,就更没有归属感了。 虽然葵水县只有几万人,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些风气不可助长,有的例子也不能开! 所以,秦轩才对县令等人施以酷刑,以宣泄掉这些前六国子民心底的愤怒,增加一些归属感。 所幸,来得不算晚。 虽然县令等人吞了赈灾粮草,导致灾民食不果腹。 还好葵水县地处偏僻,也没藏有反贼。 要不然一旦有人鼓动,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一场暴动! 到那个时候,为了大秦的安稳,也为了杀鸡儆猴。 秦轩就不得不动刀,将所有参与暴动造反的人全部处决了! 有些例子不能开。 一旦触犯了,就只能以雷霆手段处之。 如此,才能让其他人惧怕,不敢再生出歹意。 在上位者看来,因为饥饿而造反是事出有因,却是法理不容! 即便有再大的苦衷,也必须处以极刑! 若是因为同情放过,那以后岂不是纷纷效仿? 反正造反失败也不会被死! 就像那些人贩子之所以猖獗,还不是因为清楚知道就算被抓,顶多进去蹲几年,又不会死刑。 出来继续再干就是了! 甚至那些仗着不到法定年龄故意抢劫杀人,就是知道拿他们没办法! 那些山里的买家更是连官府前去解救的人都敢联合起来挡在村子外面,一副不配合的样子! 在他们看来,法不责众! 所以,只有施以酷刑进行威慑,才会让人惧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