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良既然来此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默兄若想尽可动手!” 张良站在原地伸出了双手,一副束手就擒的模样,神情很是坦然。 平静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目光里透着玩味之色。 他很肯定,这位故人是不会不会也不敢对自己不利的。 更不敢上报廷尉府的! 一个反贼夜里来访,这种事情遮掩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闹得人尽皆知呢。 哪怕最后将自己送入官署,也不会换来好的结果。 若是普通人将张良抓住,上报到廷尉府,必然是大功一件。 还会得到丰厚的赏金。 但越是身居高位之人,就越怕和反贼有任何纠葛。 哪怕是将其绑了,送交廷尉府。 但是在各种流言之下,事情可能就会变了味。 甚至在敌对之人的操控下,坊间或许还会传出默议郎私通反贼,见到事情败露才先一步动手将其擒获。 流言可畏,一旦传入皇帝耳朵里,即便是假的也会当成真的。 即便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但是对于造反这种事情素来是宁杀错不放过。 到时候默议郎恐怕就要被下狱问斩,甚至当作夷三族! 能够被下令告老归田,那都是皇帝仁慈开恩了! 所以,张良很笃定对方不会有任何小动作,巴不得能把自己给早点打发走。 即便事后有人提起,也没有证据。 朝堂之上彼此攻讦已经是常事儿,若是因为对手的一两句话就被判定有罪,那岂不是人人自危? 从默府中把张良抓住和在外面被其他人抓住,是有很大区别的。 特意命人安排在偏僻的屋里会面,就已经说明了其态度。 张良可是顶级谋臣,对于人心的掌握已经到了极致。 对这位曾经故人的性格极为了解,早已经猜到会是这样一个安排。 所以从头到尾都泰然自若,丝毫也不急。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若是没把握的话,这位汉初三杰之一的谋士就不会来此了。 由于对人心的掌控了解到了极致,也是少数在汉朝建立后得到善终的。 要知道,刘邦老了之后可是大杀功臣的,连曾经和刘邦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樊哙都差点被杀了! 幸亏刘邦早死了几天,要不然被押入宫里的樊哙就必死无疑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