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九章 战机-《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这一战,大宋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决不允许出现曾经北辽的那种意外……

    所以,赵曦即便是心急火燎的,也只能躲在战车围成的营帐里看奏报,听奏报。

    甚至摆开架势喝茶,臣工们都陪着……

    “第十天了!”

    “官家,大军继续执行着既定方略,稳步推进……”

    确实,既定方略就是这样的。

    这一次,朝廷是将己方的优势完全的发挥出来了。

    战车兵和骑兵的协同作战,整个战线齐头并进,不留任何空档。

    每一路大军的之间,已经不是斥候侦查了,几乎是成建制的骑兵在来回往返,确保北辽骑兵找不到任何漏洞可以向纵深穿插…~

    “朕想知道,北辽的冲锋是否还如第一日那般?”

    “官家担心北辽已经有撤退的意图了?”

    文彦博现在也全盘了解大方略了,也明白官家在考虑河东路、西北一带全线进攻的时机。

    “十天了!依奏报来看,这两天的战果明显不如前几日了。而且,大军推进的进度阻拦似乎有所减弱。”

    “传令,今晚停战后,各路大军主帅议事!”

    这一战,北辽号称三十万大军。而至今,国朝除设置陷阱斩杀五万意外,这十天也让北辽将近有了三五万的折损…~

    这不是攻坚战,这是持久战,消耗战。

    但是,从北辽骑兵总数而言,折损已经接近三成了。

    三成折损,对于任何一个成建制队伍而言,都算是打残了。

    虽然朝廷这次的方略,也是因为考虑心里方面的问题,想着一步一步推进,一点一点的消耗,尽最大可能的去消灭北辽的有生力量。

    但是,不能把北辽朝廷的文武大臣都是傻子。

    北辽同样会有战事奏报的,有可能大多数都把心思集中在战场上。时时刻刻关注着双方推进和后撤的程度。

    但是,赵曦不认为没人注意到折损…~

    一旦北辽对折损关注了,再对照战局大势,势必会有决断……

    契丹族起家就是放牧的部落,如今的北辽朝廷的势力,也是有原本的各部落联盟或者共主形式存在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