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首相需要有威信,这些话,赵曦并没有当着内阁大臣来说,而是留下王安石单独讲明白。 赵曦的说辞其实是在偷换概念。 不过,针对于现在,没有什么关税说法,国家概念模糊的情况下,应该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王相,在政和以前,国朝税负来源有三成源自海运以及相关产业。” “国朝的瓷器、丝绸、茶叶出海,增加了就业,让相关产业工匠受益。” “同时,番货入国朝交易,不仅仅国朝有市舶司的收入,所有该有的税负都有……” “在某种程度上,海商对于朝廷税入的贡献是无法抹杀了。而海商的风险却被他们自行承担了,就连海航的通道安全,也是由他们自行解决了。” “在这样的境况下,朝廷有何面目去收取那部分海商保命的钱财?” 赵曦见王安石似有意动,就继续胡扯着去说服他。 这种观点若搁后世,估计会被人骂死。 因为后世有个说法叫走私…… 王安石总觉得官家的说法有些牵强,可自己实在找不出可以反驳的说辞来。只能是盯着官家,就这样听着。 “王相,朕以为,此事的争论,还需要内阁协调,必须有个统一意见呈报于朕。” “朕以为,未来国朝组建海军后,由海商适当承担朝廷海军的给养,或者海军护航收取一定的费用或许是个中和之道……” “当然,如何让这样的模式冠冕堂皇,名正言顺,还需要王相思量,并在内阁中达成一致后呈报于朕。” 不是赵曦玩心眼,内阁的争论,首辅的威信,王安石的性格,若没有这样一个可以协调的措辞,反倒这事不好处理。 当然,能适当搜刮海商的钱财,赵曦也不会客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