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二章-《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这已经不是民间市井的问题了,也不是那些致仕老臣的问题了,而是有向朝堂漫延的趋势。就像瘟疫,根本就拦不下······

    “太子殿下,王相,内阁是应该向官家奏报了!”

    韩缜再一次提议,这一次不是谨慎商量的态度,是相当严肃的肯定。

    “不行!”

    王安石到这时候反倒坚定了信念,反倒显现了他执拗的本性。因为,老王同志似乎看出了官家的意图。

    “孤也以为以此荒谬之事奏请官家不合适,再看看吧。”

    太子的身份尴尬,不太适合去决断什么,尽管他知道老爹不在意,也不能给内阁造成一个急于决断朝纲的印象。

    当王安石坚决了,他也就不需要在意了。在他看来,也真的不需要因为这样的情况去打扰爹爹尽孝。

    不是要闭塞朝廷和官家的联通,是按照他老爹对他的教化,因为这样的情形去奏请,恐怕老爹会真的恼火。

    太子和首相先继否定,韩缜虽然还想争辩,吕公弼拦下了。

    都是潜邸旧臣,看苏颂和薛向,一直就是一副老神在在波浪不惊的神情。

    然而,事情就是这般诡异。

    没隔几日,内苑再一次传来了噩耗······段惠妃也没了!

    这时候,就是王安石也有些扛不住了。朝廷即便硬卡着时论和内参,可那些民间抵报的风浪,已经将年号之争掀成了滔天巨浪,甚至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虽然今年这类事多了些,甚至连段惠妃也走了,可赵曦真没有跟什么年号往一块关联,更不会把这类事的发生跟国运什么的联系。

    人老了,都会有这一步。虽然赵曦不大记得请太后娘娘原本的寿命,也不太记得请欧阳修原本寿命,但他敢肯定,应该是都比原来的寿命延长了。

    至于段惠妃,自从二子出事,就一直郁郁寡欢,那怕是赵曦并未因此而怪罪于她,但她始终过不去心结。

    原本就是一个伤春悲秋多愁善感的性子,自那以后便越发孤僻了,宫门不出,不往来,就连原本喜欢的诗词都丢一边了。

    偶尔合一两首词,满满的全是死意。

    赵曦知道这是抑郁了,自己也是束手无策,至于御医的汤药,那就是个样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