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六章-《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3/3)页
荆湖南路声势浩大的调查渐渐有点收手的迹象,朝堂上没人觉得不正常,知道内情的臣工,似乎在接受这样一个结果。
太子中规中矩,虽然没有官家在少时那般出类拔萃,但太子的能力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即便是撇开继承人的身份,都认为太子具备内阁大臣的素质。
有点歪打正着,官家在太子遇袭事件上的妥协做法,倒是让太子在重臣中争取了不少的同情分。
其实,就太子的经历而言,不管是讲武堂还是工坊城,这些官家真正的嫡系,太子是都经历过的,可以说有深厚的人脉基础。否则,苏颂不会顶着关心宫墙内事务的嫌疑,来跟官家东拉西扯的说这些有的没的。
朝堂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本身太子遇袭事件就是小范围知晓,平灭西夏后的各项后续工作正按照朝廷该有的流程,慢慢的正规化。
州府的设置、资源的瓜分、官员的安置、驻军的编派等等,党项人原控制区,正在被大宋稳步接收。
太子在整个过程中有深度的参与。
朝堂这样的状况,似乎是臣工们所希望的,特别是诸位内阁大臣。国朝的大好形势,真的不希望出现可能导致混乱局面的任何意外······
而皇城司这边的调查,也基本到了收尾的程度。
让赵曦庆幸的是,从大理入境的那两批货······就是火枪的运送,经皇城司缜密的调查,最终从广南出境了。
看来,曾经在变革中自己的不在意,让他以为他自己的谋划可以做到算无遗策、天衣无缝了。
就连刑恕和蔡京,都若无其事的在自己的职位上继续敬业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