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唉…… 这就是大宋臣工的观念。尽管赵曦已经指引了多年,始终还是没能彻底改变那种骨髓里小富即安的烙印。 自己急进了吗?赵曦不觉得。就大理的战力,别说是国朝现在七十万的常备新军,就是早些年,十几万的新军也可以轻松的把大理拿下来。 之所以不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战力的问题,而是赵曦对大理境内各方势力不熟悉。 赵曦知道,即便是再过百年,到了大明朝时,大理都还是土司自治的割据,甚至一直到很久的以后。 “对大理是否用兵,视情况而定。郑介夫的职衔先定下……” “至于郑介夫就任后的章程,内阁议定吧!不过,朕有个要求,关于郑介夫职能所指,必须是以国朝将大理纳入版图为最终目标。” “九州一统,金瓯无缺!这不是说说而已!朕希望诸位不要以一个矿城的利益,而不顾国朝百年基业!且退下吧!” 赵曦第一次在还没有议定事务时,将内阁大臣驱出了勤政殿。 赵曦并没有多生气。对于内阁大臣的反应,赵曦是有准备的。 最起码,现在不再是怯战,也是真心为朝廷着想。 当然,赵曦觉得矿城的利益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毕竟,一旦大理开战,就意味着矿城会受到影响,甚至停产。 就矿城目前的利润,那怕是在矿城的份子不大,对于任何一家参与者,那都是难舍的利益。 其实,他们还是不清楚如今国朝军伍的战力,还是高估了大理那些部落的实力。 不管是张方平还是韩琦,甚至整个内阁大臣,对于战力的评估,还停留在他们主导战事的时代,那怕是偶尔见识了火器的威力,也无法想象大规模作战时,火器到底有多大的杀伤力,又领先周边邻国多远。 真正对火器大规模作战杀伤力最有体会的,唯有现在在兴庆、银夏一带的党项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