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八章-《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由于黑山威福军司的地域特点,即便王韶部已经汇合,曹霖也率军增援了,再加上李宪部,总计近十万军卒,仍然无法对黑山威福军司形成包围。

    黑山威福军司利用熟悉地形地貌的优势,在黄河两岸一大片平原地带展开了机动战。

    黑山威福军司不亏为多年征战的精锐,在探知到宋军的情况后,直接进行了分兵,两万轻骑,完全打散,游荡在整个黄河平原上······这一带水草丰美,处处都有放牧的部落,他们根本不用担心给养。

    而宋军,东部的李宪部、西部的王韶部、南部的曹霖和折可适汇合后的大军,放在这一片平原上,根本不可能形成围拢。

    ······

    “稳步推进是正确的。草诏吧,黑山威福军司的事,朕疏忽了。告诉他们,放心打,在战略战术的布置上,多参考种建中的意见。”

    “另外,将黑山威福军司的战况通告各路大军,让将帅酌情考虑进攻的势头······大格局已经形成,兴庆府对此无解,进攻的势头强弱,推进的速度快慢,并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朝廷无非是多耗些时间,多费些钱粮。大的战略目标是消灭党项饶有生力量,这点不可更改!让所有将帅明白这一点。”

    赵曦没有让臣工担责的习惯,整个大谋局是他自己谋划的,各路将帅也是他首肯的,针对西夏各部军司的对战队伍也是他同意的。

    在黑山威福军司出现这样的情况,没必要牵罪于任何将帅。

    再了,王韶、李宪以及曹霖、折可适联名奏报,奏请朝廷降罪不能按期参与围侥奏章,并提出了种建中建议稳步推进的战术计划,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并且也是以大战略目标考虑的。不存在罪责。

    “官家,如此一来,在大围侥布局中,北线就显得薄弱了。一旦兴庆府有意突围,很可能会逃出生。”

    “总攻的号令已经发出,大决战已经启动·······”

    “南线、西线、东线三线的压迫势头已经形成,大包围的形势兴庆府应该有所觉察······北线稳以稳步推进的战术解决黑山威福军司,黑山威福军司解决了,恐怕会被兴庆府大量溃兵淹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