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断-《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富弼出使过北辽,也曾闲聊过北辽如何过冬的事。无非是袍子热炕,这条通道并不特别北向,大概与河北一带相当,又能有多冷?

    “是你们想象不到的冷!”

    这时代,即便是北辽也没有真正占领了辽东。前朝虽然也有些记载,也是靠近鸭绿江一带,还不是冷到极致的那种。

    “滴水成冰?”

    这已经是内阁各位想象的最冷的天气了。

    “不,应该可能是滴热水即成冰!”

    赵曦也不确定。但是他记得后世有玩撒热水变冰花的游戏。想来在海拔三千米的青藏高原,应该也有这种可能。

    他记得,他去青海时,大白天穿半袖,到晚上是保暖衣加冲锋衣…~

    不管信不信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内阁大臣没必要跟官家较这个劲,随了就是了。

    “另外,告诉王韶,让他责令前方的军卒,务必要做好记录……”

    赵曦说到这,突然想起来,这时候根本没有温度的概念,也没法记录温度。

    算了,就这么一说,具体怎样记录,随他们吧。

    ……

    临近夏末时,走这条通道行商的,是准备穿过这条通道,在那里的冬季来临之前,抵达巴格达的。

    以往也有,本来这条通道上的商贾也不算多。

    这时候,王韶已经西移了自己的营帐,将河湟直接交给了苏辙。

    王韶一直是个讲规矩的人。

    从朝廷接受皇命开始,他就应该是这支偏师的大帅了。之所以留在河湟,是为了辅助苏辙和章惇顺利接管。

    从青塘董毡内附后,河湟一带已经不再有任何可能的意外了。关键是,他看得出,苏辙在处理政务上,比他强。

    随同王韶西移营帐的,还有章惇。

    朝廷的用意很清楚,章惇也是个有自知的人。那怕是做王韶的副手,也没必要继续在河湟待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