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朕无意取吐蕃,提及大非川,是提醒诸位:既然吐蕃侵占安西四镇,并没有过兰州,通过前朝的陇右道进取,也就是说,在原来吐谷浑或者吐蕃的境内,是存在直取安西四镇的通道的。”

    “这个通道,可以抵达安西四镇,也就存在可以到达沙洲、瓜州、肃州一带的可能。”

    赵曦没法说他去过。

    当时,他从兰州出发,还不到中午就到了西宁,也就是现在青唐城。

    午后驱车向青海湖出发,次日转道茶卡盐湖,过德令哈,大柴丹,再到古玉门关,宿敦煌。

    整个过程,赵曦当时只用了两天的时间。

    即便是现在的交通跟后世没法比,赵曦准备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来通过这条路,应该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这一条路他记得,最高的海拔也就是四千左右,还是在山顶。

    所谓的气疫,并不会对人有多大影响。

    当然,赵曦是基于战车的考虑。在低氧状态下,长途行军肯定是不行的。可若是由骆驼、战马拉着战车,就不存在非战斗减员的可能。最起码,能把军卒的损伤降到最低。

    赵曦也知道,不能用后世那种发达的交通网络来考量当下。可反过来想,吐蕃入侵安西四镇,肯定不是靠步卒,肯定是骑兵。

    赵曦确信,在装备了火药,有工程兵的支持下,只要是战马能通过的路,新军就能让战车通过!

    所以,他需要引导臣工把考虑的方向转过来。

    有句话说的好,方向错了,走的越远越错。

    现在的讨论就是这样。

    所有人都纠结在前朝陇右道,执念在安西都护府,被现在的局势迷惑了,根本就谈不到对西夏所谓的夹击战略。

    “官家,确实如此。臣在河湟,曾见过自远西处而来的商贾,微臣也有过关注,知道他们并非从西夏境内通关的,而是从青塘以西而来。”

    王韶在河湟这些年,时刻准备着。他的《平戎策》,其实是个不完善的策论。只要像官家所说的,形成对西夏的东西夹击,才算是真正对西夏战略包围。

    这些年他考虑过,所以多少有些关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