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零章 巡坝-《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于是,赵曦便令人采买了岭南的这种纸张,听说叫谷纸。

    经查阅资料,原来这种谷纸三国时期,便在江南流行,因为它的防水性较好,江南的贵族常用这种谷纸书写信件,誊抄经典。

    江南潮湿,便是以这种谷纸来传承经史子集的。

    这一次,广南东路泉州知州,撰写奏章时,无意中间杂使用了谷纸,也让赵曦再次对生产雨衣有了信心。

    随即,赵曦令工坊城遣人到广南,学习这种谷纸的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尝试制造雨衣。

    几年过去了,工坊城雨衣已经是第三代谷纸雨衣了。

    连赵曦都不清楚其中到底添加什么,反正赵曦感觉并不比后世的雨衣差。

    这一次巡坝,内阁一定要陪同,都是五六十岁的老臣了,赵曦便责令工坊城送来一批雨衣…~

    新式雨衣,赵曦指导工坊城是按后世军伍的那种雨衣设计的,戴帽、双袖、直筒的斗篷式雨衣。

    这档口,马车已经拉着官家和内阁大臣到达了汴梁的堤坝边,而官家已经着雨衣下车了。

    内阁大臣也顾不得雨衣是不是管用了,忙乱着套上雨衣上了堤坝……

    这时候好像大家都忘记了雨衣这回事,死盯着官家……

    这是干嘛呢?只见官家操弄着金瓜勇士的戟,一下一下的戳堤坝……

    雨声拍打着堤坝,嘀嗒在雨衣上,还有滔滔的黄河水,根本听不到官家用戟戳在堤坝上的声音。

    不过,就看官家所用的力,大家就明白,官家是真的在用力戳。

    这若是夯土的堤坝,被雨水这样一泡,再被这般戳几下,说不定就是一个漩涡,从而形成溃坝的原因。

    而现在……

    “官家是为何意?”

    富弼使劲吼,生怕官家听不见。

    “水泥筑坝跟夯土不同,水泥坝一旦表面有疏漏,就会形成渗透,便会被水灌进堤坝内部……”

    赵曦也声音很大。在这大雨的天气,还是在黄河堤坝上,相互说话必须得喊。

    赵曦算是简单的跟富弼等人解释了一句,便沿着堤坝走,每走三五十步,就用戟朝堤坝戳一下。

    走了很远,几乎快要出城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