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八章 提留-《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不可!万万不可!”

    富弼急了,官家或许真的有这样的考虑。

    富弼连招呼都没跟韩琦打,直接转身又回勤政殿了。

    一旦官员由地方供养,那怕是朝廷有对官员的任免权,官员对朝廷的认同也会逐渐淡化。

    这将是灾难!有奶便是娘,谁供养认谁,这是至理!一旦真的由地方供养了官员,官员会逐渐淡化对朝廷的归属感。

    虽然有皇家银行的节制,当地方官知道自己的俸禄与朝廷关联不大时,就是地方官与朝廷离心之时。

    势必会造成在乡党基础上,形成朋党,最终搅乱朝廷。

    “官家,地方提留是否有意让地方供养朝臣?”

    富弼着急,没有任何前缀,直接进入主题。

    “富相以为不妥?”

    “不妥!前朝衰败自地方自主起!官家,国朝初期,太宗与赵老相公,吸取前朝教训,方有国朝叠床架屋的官制。官家的官制改革,本没有从本质上朝廷供养朝臣的基础。”

    “而一旦地方提留税入,并供养朝臣,势必造成只知税入而不闻朝廷的结果。老臣恳请官家三思。早年钱粮转移,耗费无数,但朝廷始终未做调整,实不能也。如今有皇家银行汇通天下,官家切不可如此放任地方主导权。”

    “富相,朕允许地方提留,确实有让地方供养官吏的想法。并不是供养朝臣,是供养流外官。”

    “富相,如今的国朝,即便是最小的下县,想一个县衙正常运行,最少不会少于百人。从吏员到三班衙役,无一人受朝廷俸禄。而知县的俸禄又有多少?”

    “为供养诸多的吏员,郡县不得不巧立名目,增加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虽然不至于民不聊生,事实确实让子民苦不堪言。”

    “富相,朕反复提过,所谓君王,所谓臣工,没有了子民,一切都不存在。如今国朝富裕了,臣工们享受了国朝富裕的红利,而子民呢?允许地方提留税入,将郡县的流外官纳入朝廷供养的范畴,是可以有效减低子民税赋的手段。”

    “况且,任由地方另立名目供养吏员,才是真正的只知县尊而不闻朝廷。朝廷供养流外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流外官的归属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