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袭-《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没人注意到陈琦进京,就是皇城司也没有注意。一个被朝廷制裁后的世家,基本上算是离开了主流,也就不值得人关注了。

    张方平倒不是这样不近人情,也不是眼窝子就窄,是他很清楚陈琦到京的目的。别说是陈家正处于风口浪尖,就是正值大朝会期间,张方平也不好见陈琦。

    张方平想着,等这事风头过去了,探探官家的口风,招呼一声成都府尊,也算是对老友有个交代。

    赵曦更是已经忘记了这个名字。这时候,赵曦正私下跟儿子见面。

    太子是以宜州知州的身份入京参加大朝会的,除了有数的几人,都不知道这个叫赵成天的是当今太子。

    “曙儿,你怎样看占地增税法?”

    “爹爹,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土地,都不真正属于皇家。孩儿以为,王阁老的提议是正确的,但孩儿也知道这不可能通过。”

    “如何解决,曙儿可有计较?”

    “爹爹,孩儿主宜州,是大理矿城进入国朝的第一站。跟矿城往来频繁,也促进了宜州的商贸很发达。州城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占用耕田做其他营生的也屡见不鲜。”

    “孩儿在施政时发现,原本不纳税的耕田,占用以后反倒给朝廷上缴商税,并没有带来损害。同时,孩儿又觉得王阁老所言有道理。其中差别,孩儿一时无法理清。”

    嗯,还不错,儿子懂得思考。

    “曙儿,这就是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治政,其实就是一个寻找平衡的过程。朝廷和地方的平衡,朝臣和皇家的平衡,君王和臣工的平衡,百姓和士人的平衡,收益和付出的平衡等等。这些平衡点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变化是永恒,治政需要在不同的情形下,找到最适合的平衡点。”

    现在的是王安石想要打破这种暂时的平衡,想用将来的平衡点来衡量现时的状态。就是赵曦也一时无措。

    “官家,高太尉求见······”

    王中正也是犹豫了一阵才进来禀告。官家和太子的会面,他也是不想打扰,可高太尉急匆匆的,似乎事情很急。

    “爹爹,孩儿回驿馆了。”

    儿子很不错,赵曦不是婆婆妈妈的人,没挽留。儿子知道自己该怎样做,赵曦也没什么叮嘱。

    深更半夜的,高太尉这时候进宫,事情小不了。

    “官家,今日午后,阆州陈琦找《时论》总编撰,想在《时论》公布一份申明,申明他们阆州陈家准备将陈家所有产业的占地,按照目前商税的两倍缴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