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夹私货-《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这就是搞团团伙伙的结果…~赵曦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不仅是王安石,都可以看看,也都去反思反思。

    “与此僚同殿为臣,实乃我等耻辱!”

    张方平很不爽。

    “安道,朝廷设监察衙门,本就是官家建立重证据轻风闻的措施。任何无违反大宋各种法令者,不论臣工还是子民,朝廷均不可以莫须有定其罪!”

    张方平也知道富弼说的对,可心里的不痛快还是溢于言表了。

    “朝廷不做表示,本身就是一种纵容。官家,臣以为朝廷必须对这般行为有所防范才对。不以莫须有定罪,并不是说朝廷不能调整职衔!”

    “市易寺作为新衙门,事务繁杂,吕吉甫有点力不从心。据臣所知,市易法起始时,吕望之多有参与。陛下,微臣推荐吕望之辅佐吕吉甫到市易寺任职!”

    这时候蔡确突然开口了,仿佛说的是跟张方平不相干的事。

    王安石一脸愕然,其他人有点明悟。就是赵曦,也不得不佩服蔡确这话的用心。

    “荆公份内之事,不知王内阁以为如何?”

    赵曦很乐意看到这情形,怀着好意征询王安石的意见。

    王安石再一次瞅了瞅蔡确,又看看吕公弼。

    “臣深以为然!”

    说出这一句,赵曦能感觉到王安石内心的伤感。

    好好的一个团队,就这样彻底散了,再没有一丝一毫留下。

    对于蔡确的建议,王安石不知道该感激还是恼怒。

    说没一点善意,也不对。从公务上讲,曾布为三司使,吕嘉问跟他很难协调,调离吕嘉问,是对朝廷公事的负责。

    从私义上说,市易寺不同于三司使,市易寺说白了是官家创立,吕惠卿跟官家汇报要比跟王安石汇报的多。

    蔡确建议调离吕嘉问,能让王安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见到吕嘉问的尴尬,对于王安石算是一种解脱。

    同样,蔡确在提出这个建议时,王安石回朝后,拉拢起来的这几位新进臣子,形成的所有革新小团队,就这样被彻底离散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