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零章 举兵 选兵 役兵-《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就是王安石,也把心思全放在体味朝堂变动上了。至于责问他儿子,王安石压根没考虑。

    “前些日子王相公所提举兵之法,诸位相公可有商讨?可行与否可有定论?”

    常规性集议,赵曦突然就问这事了。

    看王安石幽怨的神情,估计真的把前段时间的一连串事件,当作是官家谋划的了。

    只是现在突然提起举兵法,确实让相公们有点措手不及。

    富弼是扛旗的,就是硬撑,也得对官家的问话给予答复。

    好歹他看过,也曾考虑过其中的弊病。整理了一下思路,便开始说了。

    “陛下,举兵法中关于保长、巡检的确定,是依照官势富户来确定。这本来并没有什么,可在此基础上推行举兵,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民役制。”

    “陛下即位以来,虽未明确取消民役,可就连战事都不曾征发民役,事实上民役基本上取消了。”

    “又有多年来工坊城营造作坊,在国朝州府郡县兴修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取消民役的事实。如今,一旦推开举兵法,臣担心地方遵照民役之惯例推动,最终不但不能保证兵员素质,反倒增加百姓负担,造成地方纠纷不断。”

    “同时,百姓担心被举荐成军卒,甚至会在日常的保甲训练中投机取巧,敷衍了事。”

    这番话,说明富弼是真的熟读了举兵法,不然不可能对其中的弊端一清二楚。

    “富相,举兵法是举兵法,民役是民役,两者不可混为一谈。若有混淆者,监察衙门查办即可。”

    “如今国朝兵员缺额严重,就连基本的更戌都捉襟见肘,无法正常调动军伍。朝廷岂可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担心举兵法被曲解,就对国朝兵源情况视而不见。陛下,臣以为,举兵法可行!”

    官家再次提到举兵法,也就是说,官家是有意推动了。王安石自然有话说。

    “王相此言差矣!我等虽现在处于执宰,何人不是从小吏入仕?最基层事务,岂能与州府郡县相比?”

    “况且,国朝监察体系的监督对象,在监察章程中已经明确为臣工。举兵法之保长、巡检,等同与乡绅富户,适用于大宋刑统,未必适用于监察条例。”

    聪明人就聪明人。韩琦就从富弼和王安石简单的对话中,便能找到自己说辞的根据。甚至一定程度上领会了举兵法的核心要义。

    “国朝缺兵是事实,确实到了必须要解决,并尽快解决的地步。自雁门之战后,北上的江南新军,至今仍在河北道驻防。一旦江南有乱,朝廷措手不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