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二章 针锋相对-《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3/3)页

    赵曦也清楚,他的三观跟这时代不同,但他不觉得人不惜命,更不觉得北辽对将士的思想教育强于他的新军。

    “大宋军卒的使命是保家卫国,开疆扩土。他们不缺勇气,更不缺战死沙场的情怀,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嬉戏!”

    赵曦说的很平淡,没有慷慨激昂的声调,仿佛在说很平常的事。

    但这几句话在狄青、种鄂、郭逵这些陪伴的武将心里,以及身边的近卫心里,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尽管韩琦这帮文臣不介意让双方去打一场,也不得不说官家的话在理。

    “哦,那就是怕了!”

    “辽皇,这不是怕!倘若北辽要开战,别说五百,就是五万五十万,大宋的军卒不会有一丝犹豫。”

    “可这算怎么回事?本该战死沙场的将士,却因为让人看个热闹而丧命,就是留于子孙讲述都耻于出口。”

    “我是他们的君父,他们是我的子民,我有责任让他们活的有目的,死的有意义。”

    赵曦说这话说的大义凛然,可能是真有这样的想法,毕竟他的三观来源于后世,可是不是有意无意的挤兑耶律洪基,那就看北辽那些陪同的臣工怎样想了。

    “宋帝,君前演武自古有之,否则也不会有项庄舞剑之说法。我大辽将士也不是为取悦君王而设,只不过我大辽乃传承正统王朝,是故继承了古之王朝礼节!”

    耶律洪基也不是吃素的,虽不擅辩,也懂得针锋相对。

    “辽皇,项庄舞剑可是成建制对轰?今日签订盟约可是鸿门宴?倘若不是,那么既然停战谈判,又为何让将士徒增死伤?”

    “是不是传承正统王朝,并不是偷梁换柱的说辞来决定的,是从礼仪、文化,甚至包括服饰、饮食、生活习性等等全面继承来决定的。”

    “况且,继承本就该是选择性继承,而不是囫囵吞枣。祖先茹毛饮血、餐风沐雨、穴居野处,难不成为证明继承,如今天下四民也需要如此般?”

    “去芜存菁,继承发展,才是最正确的继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