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三章 辽使又来了-《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大辽的一切变化,都是因为大辽的帝王已经不是曾经雄才大略的陛下了。

    从耶律重元谋反篡逆之后,越发放浪形骸了,说是遵祖制捺钵,其实是全然抛弃了政事,让耶律乙辛控制了整个朝堂。

    因为耶律重元,大辽皇帝陛下看所有的皇亲国戚都有乱臣贼子的意味,宁愿相信权臣,也不会再相信后族了。

    就比如这一次,尽管朝堂上反对声很大,耶律乙辛还是力排众议,联络西夏对宋作战!

    这都无所谓,大辽的将士不惧征战。可萧卓尔想不通,既然是西夏在挑唆,为什么战火是在河东?最终导致大辽失去了西京道的四州。

    被火药那摸不着的巨大好处蒙蔽了双眼,根本看不清形势…~

    西夏对宋被重创,夏宋两国势不两立,可大辽跟宋国盟约还在呀!

    即便是有意扶弱,完全可以出兵过境到西夏,在秦州路一带作战,那样也同样可以了解火药的威力,何必想如今这样!

    耶律乙辛召集了一群汉人工匠,一直搞不出宋国那样的火药,就想着借辽夏联军逼迫宋国就范……若真的这样简单,西夏又何必拖上大辽呢?

    自己的叔父也就是建议了一下由西夏为主,便被剥了兵权。

    现在可好?贪图最后瓜分宋国火药秘法的利益,把主战场设在了河东,以至于丢失了西京道四州……

    这时候怀疑西夏与宋有勾连有用吗?

    萧卓尔不相信西夏与宋国有勾连,可这样的借口可以掩盖耶律乙辛决策的错误,居然被大辽朝堂公认!

    唉……着到底是为什么呀!

    萧卓尔很郁闷,替大辽皇帝陛下郁闷。

    要何谈,在宋国反击时就该何谈。不服输,居然再次出兵河北道,结果把大辽卡在二架梁上了,上不去下不来。

    这时候何谈,那还有什么主动权?

    大辽皇帝陛下还依然他一直以来的捺钵,继续带着宫卫军在大辽国土上晃荡,难道不考虑你再也没机会到西京道了吗?

    重新签订盟约?说的好听呀!倒是学会了宋人留遮丑布的好习惯!

    所谓重新签订,难不成谁还有能力保住岁币吗?还是有能力把西京道四州的地盘讨回来?萧卓尔他不行,整个大辽的朝堂谁也不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