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面授机宜-《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一直没有合适的契机,没想到这一次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有些事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要比自己强令强很多。

    有了早些时候庭辩的铺垫,加上这一次大讨论,想必不管是士林还是朝堂,想要发声的人不少。

    创刊《时论》,开辟这样一块阵地,也能让自己了解国朝士林和官员的真实思想。

    至于指望御史台…~还是算了吧。都带着跟脚,都有利益趋向,没有发自本心的言论,他们服务于利益。

    “喧王韶吧……”

    王韶节制边境事务,已经完成了陛辞。临行前,赵曦需要听听他具体操作上的想法。

    也可以说是面授机宜,就跟指导报刊事宜一样。

    王韶被内监领进勤政殿…~这是他第一次有单独的机会觐见官家。

    在同年中,三甲进士,能有单独觐见官家的,也就吕惠卿在担任馆伴使时,官家谋划大理才有这样的机会。

    王韶是激动的,从官家单独召见,就能知道,官家确实是看好自己的《平戎策》。

    “子纯,你的《平戎策》我仔细看了,很有见地。操作成功的可能也很大。当然,同样存在功败垂成并引起西夏警觉的可能。你准备如何进行,可有章程?”

    国朝除了特定的朝会,并没有跪拜的要求。赵曦也不喜欢那一套。

    王韶自进门,请安后就躬着身,直到赵曦问话。

    “回官家,平戎之法,无非就是剿抚并重。臣虽有边事经历,也对河湟各部落有所了解,但时过境迁,臣还需要到任后切身体会方可计较……”

    “臣认为,凡控弦者多的部落,首领威望大,力量相对强的部落,应该以剿为主,安抚为辅。而那些控制地域小,却关键的部落,应该以安抚为主,剿为辅……”

    这都是大而化之的措辞。即便是自己熟悉的领域,王韶这时候也做不到拿出详细的策略来。

    赵曦也没想着让王韶阐述细节,倘若那样,他倒要考虑是不是把这事交给王韶了。

    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并不适合做这种需要扎实推进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