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八章 鲜明的态度-《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就是司马光……好吧,他本来就是复古一说的坚定支持者,对于官家这样恢复前朝与臣工同乐的做法是乐见其成的。

    只不过赵曦还做了一个让人诧异行为,他像是无意的对王韶亲切了一下……

    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在开衙的第一天,赵曦召集了集议,并拟定了王韶领边疆事,职衔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并划拨三千新军归其直属统领,主导收复河湟、安抚羌族、孤立西夏的战略规划。

    至于关于市易法的争辩,在这次集议时,赵曦也会同诸位相公定下了具体措施。

    无论是支持或是反对市易法,一律以奏折的方式向朝廷陈述意见,不论品级,不论职衔,均可针对市易法褒贬。年前的全部作废。

    所有奏折必须遵循:第一,不得因事论人,杜绝借市易法做人身攻击,不得有诸如什么乱臣贼子,祸国殃民等人身攻击的措辞。

    第二,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在递呈奏折时必须言之有物,要以数据、实例以及符合逻辑的推演来说明问题。

    杜绝假大空穿衣戴帽的奏疏,要以王安石市易法的具体措施展开来阐述,支持要有支持的依据,反对要有反对的基础。

    第三,由御史台、户部、三司使以及工坊城和讲武堂,对国朝现行货易进行调查,并各自递交调查报告。

    第四,着令国朝各州府郡县,针对市易法的具体措施,遵照上述要求,也畅通奏请渠道。

    “每一项国策的推行,都是事关万民切身利益的,特别是诸如市易法这类变革国朝现有模式的新法。”

    “作为国朝的管理者,我作为君王,还是尔等作为执宰,都不能随意的,不经调查就下结论。”

    “市易法是否应该推行,是否适合推行,又该怎样去推行,这些都必须在详尽的调查研究下决定,而不是坐在朝堂里,凭自己的想象判断。”

    “青苗法从王相公倡议,到最后推行,经过了怎样的过程,已经有过一次,就是大家做不到举一反三,照猫画虎总应该可以吧?仅仅是王相公提出市易法,就在朝堂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我认为这不是为国为民的臣工该有的行为。”

    “我今天所说的话,希望诸位能用心想一下,同时也把这些话告知臣工们。朝堂是国朝的朝堂,是处理政务并聚众人之力博大宋中兴的朝堂,不是谁借立于朝堂的权利,来维护自家利益的朝堂。”

    “另外,我有意对如今的官制进行调整,诸公也先有个思量,重点针对国朝冗官之弊,以及混乱到让吏部都搞不明白的叠床架屋的官制结构。”

    “官制改革,重点明确品级和职、权、利的关系,明确奖惩,真正的能体现奖赏和惩罚的区别,而不再是像现在这样,臣工们把贬黜当成擢升的快速通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