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就是舆情,被舆情绑架的事,赵曦见识的比这个时代所有人加起来都要多。 该制止了,就是政事堂无恶意,就是士林民间炒作是借势,就是这样有利于国朝文华昌盛,也该制止了。 这时候制止,或许是恰当好处。 把民间的官方化,把乡野的朝堂化,把繁乱的秩序化,把随意的规矩化……倒成了民间士林为这次庭辩造势。 “把所有辩经的场所、人员、辩经士子的从学,以及参与者等等,都分类整理,就按我以前教给你的方法……” 赵曦以前在护卫营讲过一些统计方法,以及如何能清楚的表述各种调查结果。目的是根据各种各样的战报来决策战略战术的,这时候用在这事上,倒也合适。 皇城司不管是冰井务还是核心探知,都是经过护卫营训练的,有些常识性知识,他们也都掌握了。 没几天,把所有的情报整理了,还像模像样的做出了趋势图,很清晰的说明了现在汴梁辩经的混乱局面。 “诸位相公如何看如今汴梁之乱象?” 把统计结论丢出来,赵曦一点没客气,直接定义为乱象了。 没有责怪政事堂的意思,话里话外就是点一点,让他们自惭对事件的敏锐性。 “官家,此乃国朝文华盛典,何谈乱象?汴梁处处辩经,正是彰显了我大宋尊文之根本,不可以乱象言之!” 果然,在司马光的眼里,这就是他希望看到的。 全民学经典,这是何等的昌盛啊? “先看看这个调查结果吧。” 跟一个小时候会砸缸,长大了只会爬缸的人较劲,是自己找不自在。 “疥廯之疾,不理也罢!” 又是疥廯之疾,这话听着就熟悉。当初王则乱事,就是疥廯之疾,西夏捉生军,北辽打草骨都是疥廯之疾,真不知道在韩稚圭眼里,什么才不是疥廯。 他应该不知道,疥廯之疾是最难治愈的。 “铜钱大的疥廯,那是疥廯之疾,若全身上下全部是疥廯,就不是疥廯之疾了,会被人看成妖人!” 赵曦不算是嘲讽,就是想说明一下事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