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六章-《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就是官家问的,也是担心……
    “当初给了段家二百人的新装备,这些年一直给予了更换。段家王室应该性命无忧,可自保。我已责令矿城,一旦段家人求救,矿城会将段家人接到矿城避难。”
    “至于大理王位……”
    “官家,奴晓得,朝廷出兵是为不孝。奴不敢奢望朝廷发兵伐高氏,让大理归还段家。”
    段氏清楚,官家能让矿城接纳段家人已经是极限了。
    一旦高家要对段家人赶尽杀绝,矿城接纳段家人,就是给矿城找麻烦。
    她清楚矿城是怎样的存在,她在矿城也是有份子的,那是大宋朝堂臣工的利益所在。
    ……
    “铜铁原料储备还能坚持多久?”
    大理内乱,矿城被困,整个铜铁矿的原料运输断了。
    虽然国朝市面流通还没显现不足,但与辽夏的交易用度,以及因市面对矿城的不看好,势必会导致新币在一段时间内会供应不足。
    要想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还不能让国朝的货币体系混乱了。赵曦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单单是否出兵,还是以不动兵事尽孝心,在赵曦看来真的无所谓。
    至于矿城十万子民,赵曦从来没担心过,那曾是军卒,还是后期更加训练有素的军卒。
    虽然比不上工坊城,守住矿城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回官家,工坊城的原料储备一直以一年为期,即便是如今新币有所变动,支撑七八月没问题。铸币可确保七八个月货币稳定。”
    薛向差遣是三司使度支,实际的工作还是以工坊城为主。
    现在的工坊城,在朝廷的地位,堪比三司使。
    希望高氏不要让自己失望吧!
    “米价已经超过三十文了,这已经是自官家南征以后的最高价了。”
    富弼感慨,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跟诸位相公交换意见。
    “富相,按官家的行事风格,对外历来强硬。即便是对辽夏,也不曾这般妥协过。难不成官家任凭安南嚣张?”
    别说韩琦,这也是富弼不解的地方。
    按说官家见这般情形,绝不会按兵不动的。
    至于三年不动兵事,到了他们这个层级,谁都知道就那么回事。
    当时不响应司马光,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拦一下官家是正确的,让官家在意一下政事堂,而不是自行武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