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 混乱的朝议-《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王中正近前,好像是要问询赵曦的身体。

    赵曦摆了摆手,眼睛却看向吕公弼,微微的摇了摇头。

    司马光已经这样了,没必要落井下石。再说了,赵曦是真没有让司马光腾地方的意思。有这样一个什么话都敢说的臣子找自己麻烦,对他来说确实是好事。

    这一次,赵曦是不会听的,因为这次出事是大理……

    “陛下,臣有奏……臣参司马君实因言导致国祸……”

    这文臣是真狠呀!不过好像这话说出来并不一定就是要弄死司马光,反倒是要拉一把。

    “高氏谋反,大理乃国朝藩属国,国朝干预并调停高氏谋反乃为大义!置高氏谋反于不顾,即为认同谋反之事。”

    “高氏围困矿城之初,国朝只需要遣一厢新军,出兵大理,与段氏配合,便可歼灭高氏叛军。”

    “因司马君实以及政事堂诸公不当行为,导致国朝失去了最合适的出兵机会,导致了矿城停工,导致了国朝新币飙升,也给了安南认为有可趁之机,造成粮价上涨,且广南西路再一次有被祸害的可能!”

    每一句都很有道理。赵曦清楚,这是一招乾坤大挪移。

    不单单是把政事堂全体拖进了漩涡,把蔡确开始的炮轰司马光,也变成了是否出兵和孝道的争论。

    虽然不能改变司马光该担的责任,最起码让早朝不至于全部对着司马光。

    果然…~

    “先皇新逝,不言兵事乃为孝道。”

    “孝不孝在心,不在仪!”

    “仪式是心之表,缺失了尽孝的仪式,就是无孝心的表现。”

    “危难之际,文武皆可夺情为国朝,何论出兵震慑边陲小国乎?”

    “矿城被围,并非高氏入侵国朝边境,安南陈兵,也并无攻打国朝安南之举。”

    “十万国朝子民,岂可置之不理?”

    “矿城乃国朝飞地,本就是国朝疆域,围攻矿城与攻打国朝何异?”

    ……

    这就是朝议,尽管赵曦早就经历过,当他真正坐在陛阶上,需要根据朝臣做决定时,才真正体会老爹当初的不易,才明白一个帝王的难处。

    赵曦登基一年多了,也不是没有朝议过,大多是一些争端并不大的闲事,基本上是集议决定了以后,听听朝臣的意见而已。

    即便是有弹劾和参奏,也都是没多少分歧的惩处。

    现在这情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