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杀令-《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老爹这样想这样说,赵曦理解,这也是本理。

    朝廷没有举行出征仪式,甚至连南征时的那样的宣传都没有。

    这一点是帝王和政事堂的共识。长久的败绩,已经让他们不敢做那些最终会成为笑谈的仪式了。

    但往来不绝的急递,漏勺一般的朝堂,对夏作战的事已经被整个汴梁知晓。

    同样,人们对东宫护卫营的期盼,这些年从来没有减少过。

    从第一个烽火点燃开始,每天都有人在护卫营的辕门前观望……

    当护卫营停止进出,关闭辕门的那一刻,人们都知道……护卫营要出征了。

    还是在寅时,赵曦仍然选择在不扰民的情形下开拔。

    然而,当护卫营整队,出了护卫营的辕门后,从护卫营辕门开始,一直到汴梁城的西门外,宽敞的大街两边,密密麻麻的全是人……

    护卫营默默的前行,人们只是默默的注目,除了护卫营军卒整齐的脚步声,整个街道跟没人一样。

    看着护卫营军卒路过,人们并没有离开,而是自发的跟随在后面,脚步凌乱,但还是默默的,就那样跟着。

    还是那句话,没人天生就是贱种。

    并不是国朝百姓真的就喜欢醉生梦死的活着,也不是黎民就能接受朝廷对外的妥协政策,而是国朝多年的败绩,让黎民不得不接受己不如人的事实。

    这些年,护卫营一次又一次的惊艳表现,让国朝百姓也燃起来希望,希望由太子殿下挂帅的西征,能给他们带来一次可以面对外邦扬眉吐气的机会。

    “杀西贼!扬国威!”

    人群中有人喊了,就这么一声,仿佛是点燃爆竹的引线……

    刹那间,整个汴梁沸腾了!

    “杀西贼!扬国威!”

    “杀西贼!扬国威!”

    ……

    所有人都跟着喊了起来……

    赵曦眼睛湿润了。说真的,任何一个时代,没有不争气的百姓,只有……算了,不提也罢。

    “殿下……”

    护卫营的教导这次全部随军出征,包括薛向和李诫,他俩将总揽淄重和粮草的运送。

    吕公著是第一次有点哽咽的情绪,这不仅是送行,更是一种期盼!

    “已经这样了,那我们就告知百姓,这次征战,定不负众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