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一文换一文-《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一大早,开封府的衙役们就出门了,上官安排了,必须通知到每个里坊,告知所有百姓:自今日起,开始兑换新币,一文对一文,不限量。

    上官还说了,兑换自愿,官府不强求。

    这些衙役们发放俸禄时,也有新币,可一直没舍得花,还等着再涨涨价……没想到睡醒一觉,一文还是一文。

    早知道这几天兑出去了,差不多三四文呢!

    懊恼是懊恼,自己也没亏。

    得赶紧通知到,完了还得去维持秩序。

    新币兑换,一直是挤破头要干的事,就是那些富贵人也是这样,见不得新币出现。

    今天朝廷放开了兑换,那些富贵人……想想都知道要乱成啥了。

    开封府今日分设了近百个兑换点,甚至借用了部分衙门的公廨,就是为兑换新币。

    毕竟汴梁的子民太多了。

    即便这样,仍然怕出现挤兑,还奏请朝廷,分派了禁军来辅助兑换。这么多的现钱堆着,也担心歹人作乱。

    其实,国朝所有的州府郡县都一样。地方官员也知道非同小可,这事吵吵近半年了,这一下子放出来,真有可能乱起来。

    陈旭,陈旸叔,是今年以枢密直学士而权知开封府的。

    开封府除了包拯在任时超过一年,历任知府没有过了年的。

    自己这才七八个月,陈旭不想因为兑换新币之事被弹劾,所以,也一大早就忙乎上了。

    要说有多少积极性?没有!在其位谋其政而已。想想自家,好歹没对太子殿下的话疑惑,趁这三天的间隙,该兑换都兑换出去了。

    可,多少还是损失了些。毕竟有些新币,是自家人这段时间高价换过来的。本来是想赚一些,结果是这样……

    同僚们还有坚守者的,因为他们根据漕运的铜矿,历年国朝制币的能力,怎么推算,新钱监都不可能有超过百万贯的新币,那怕是不眠不休,都不可能。

    但多数对太子殿下了解的,在这三天都把积攒的新币放出去了,一时间也算是把兑换比例压下来了。从原来的一对三四文,变成了一文对两文……没办法,谁也不敢肯定朝廷这事能成,所以,兑换比就下来了。

    辰时刚到,本以为会被哄抢的兑换点,居然冷冷清清的。

    只是周围的每一家店铺的门楣下,都是熙熙攘攘的人,可就是没人走近兑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