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得不说,王安石绝对是忧国忧民的,并且这些年在地方转任,看到的真实的国朝,也没有停止过思考怎样改变。 在某些方面,赵曦是真欣赏,甚至敬佩。 倘若朝堂有三成这样的臣子,赵曦也没必要早早的就布局,还是不断的绕道走…… 可惜,王安石这样的臣子,连一成都没有。 关键是,即便王安石的万言书里,仍然没有忘记继续攒名望的做法……拉拢那些低级的官员。 确实是在憋大招,他很清楚,就凭他现在的资历,根本不可能主导朝廷,唯有积攒实力了。 只是,站在国朝大势力的对面,真的可以吗? 用肯定是要用的,就看如何用了。 这个名字本来就是深深印在脑海里的,虽然在这万言书中,由于立场的不同,让赵曦看到了王安石的其他心思,但不可否认王安石的操守和人品,包括他那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赵曦并没有针对王安石的万言书表态,没法表态。 他不能说这万言书好,事实上确实是好,最起码对国朝看的很明白。 他也不想重复老爹的话,夸一番王介甫的文采。 更不能说这万言书不咋地,毕竟是老爹认可,并留给自己用的名臣良相。 所以,就这么过去了,这奏折也就搁置了。 这应该也是王安石预料之中的事吧? 嗯,事实果然如此。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整个士林都在议论王介甫的万言书,特别是集中在下层官吏中。 也是没法说国朝的朝堂了,这奏折到了帝王手里,已经倒了几手了。但好歹是朝廷大员的奏折,都没有一点保密意识,现在的士林,居然有人能通篇背诵下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