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此抽调国朝军伍用于商贾产业,置国朝安危于何地?难不成边境守卫换成黎民?亦或是恢复庆历所倡,改为募兵制?” 拉队伍了!庆历至今已经十余年,当初推翻庆历新政的朝臣,应该有不少如今正在朝堂。 不可否认,这一句还惊着某些人了。 就连富弼的脸色也不好看。 “敢问郭御史,可曾看完吾之奏本?明了招工几何?再问张侍制,开朝禁军几何?现今又几何?” “陛下,诸公,莫言铜矿乃商贾事,朝堂诸公皆明,铜矿乃为国朝缺铜之因而设,因产地属藩属国。为避嫌而运用商贾之名。此为一。“ “且不论厢军,国朝禁军十万。不论铜铁矿,亦或是钱监,用工不足三万,且含有守护铜矿安危之责。因三万而致边疆无人守护?说好听这是危言耸听,说难听这纯粹是胡扯!” 赵曦第一次与朝臣辩论,却丝毫没有留面子,直接干脆利索的,还用了几乎等同于乡下俚语的话。 惹急了吗?有点,确实有点火大。 “殿下莫妄言!开朝禁军十万,那军卒都是几经征战者,岂能以如今这军卒相比?一场战役,一厢之军卒,完全可以改变战场局势。莫以三万为少数。” 嘿嘿,还不死心? “那再问御史,国朝至今,可是比开朝之初更混乱?还是物产比开朝之初更匮乏?” “同样是军卒,同样是人,食物丰盛了,生活富裕了,社会稳定了,为何反倒战力下降了?” 这话有点把火引到武将身上了。这可真不是故意的,赵曦有些不好意思。 不管是高家,曹家,还是说狄青,都在朝堂上呢。 “军卒不思进取,军将懈怠懒散,非一日之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