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就那么回事(第四更)-《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之所以都认同这个观点,是因为各怀心事而已。

    粮食为我所欲,钱币也为我所欲也,二者如何兼得,且由殿下铸币也。

    粮食是要消耗的,新币肯定也要被储藏的,至于铸币多寡,到时候并不由太子殿下做主,应该是基于粮食作为标准,由粮食价格决定的。

    很好,太子殿下的说法很对。所以都赞同,附议,不再争论。

    赵曦在含糊,朝堂诸公也在含糊,都含糊着议定了新币铸造与粮食挂钩的基调。

    就这样吧,别说什么国朝是寒门天下,扯淡!

    那个穷苦人家,可以养一个不事劳作的半大小子?那个贫寒之家可以让一串儿子挑灯夜读?

    所谓的寒门,只是相对于前朝,乃至再往前的世家大族而言。

    国朝依科考取士不假,而所取的也是读得起书,养得起人的所谓寒门。

    家里几亩薄田,凑合过日子的,能识字都算好的了。指望经年求学,还有钱远赴汴梁殿试,没点底子的家,没谁家能扛得住。

    也没那个先生是不吃不喝教你家孩子做学问的。

    所以,能在这个朝堂上张嘴咧咧的,没几个是真正寒门的。他们最懂的是粮食

    如今,万事俱备了,只需要统计国朝粮食产量就行了。这也是赵曦真正的目的。

    “陛下,诸公,既定下以粮食产出为基准,但因新币新制,币制新颖,考虑民众认同和喜好的原因。曦以为,今年之新币数量,应调查前五年粮食产出之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