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机会来了-《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3/3)页

    可接二连三的奏报,让朝廷不得不重视起来。

    从广南西路到汴梁,那怕是驿递,少说也得月儿半载的,也就是说,朝堂得到奏报,知晓广南西路具体情况,要比当地的实际现况迟近一月。

    一月呀!谁都能想象的到,这一月的时间,整个广南西路将会混乱到各种境况。

    这时候,朝堂终于开始正视了,却也乱了。这就是文人朝堂的真相。

    国难思良将,到这时候,靠他们的嘴和笔是不行了。

    “陛下,广南路多年不经战事,军卒懈怠,虽余靖、孙沔援战,为保不失,老臣以为,须着西军前往广南。”

    庞籍说出这般话,赵曦总感觉政事堂好像应该压着些奏报。

    其实压不压吧,从邕州开始,宾州、横州,贵州、浔州、贺州,接连着都是弃城而逃……国朝对这些知州确实有点过于优待了。

    “何人为帅?”

    赵祯确实有点慌了,这才三五日,已经连失五州,如此这般下去……

    怎么说呢,就是广南西路那边,也没想着会被祸乱到这般地步。侬智高起事之初,并未有人当回事,直到后面国朝军卒连接溃败,连失数城,才想起来紧急奏报。所以,奏报便成了这般一日三另的情况。

    “陛下,老臣以为,狄青狄汉臣可任!”

    “陛下,狄汉臣不宜为帅!”

    庞籍的话刚落下,韩绛就直接否了。

    为什么?国朝从来不曾有武将为帅者。

    况且,那边现在又是侬兵起事……赵曦知道机会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