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家属在知道孩子死亡时,情绪会崩溃,崩溃的情绪导致人异常极端。 这种情况下,但凡警方说出‘查到信息’,他们都会十分配合! 但...如果不配合呢? 那便是有蹊跷! “陈建朱虹两人真有问题!” 陈长春脸色阴沉。 对方或许以为自己伪装挺好,可十余年的刑警经验,陈长春即便没进修过心理学,却早已掌握看微表情的能力! 询问时的眼神呆滞,明显是陷入思考当中! 瞳孔的收缩代表想到什么。 可结果,却声称完全不知...... 就连朱虹,对方哭泣的声音都隐隐减小,这些无人在意的微动作,早已将内心表现的一清二楚! “接下来呢?” 陈长春看向徐良。 “接下来要做什么?” 徐良没急着解释,换了个话题。 “陈队长你听过‘囚徒困境’吗?” 所谓囚徒困境,便是一种心理博弈。 假设你是个罪犯,与另一罪犯被警方逮捕,警方缺乏足够证据定罪,于是将你们隔离审讯,两人无法交流任何信息。 这时,分别告诉你与另一罪犯,供出线索,自身可减刑至一年,如若对方开口,你便被判十年。 由于信息被隔离,你无法得知对方究竟会不会开口出卖。 这时,你就要面临,是主动开口,减刑至一年,还是选择相信对方。 如若信错,那便是十年徒刑! 而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这便是所谓囚徒困境。 一种夹杂人性,心理与精神的博弈手段! 而案子...... “警方向他传递出查到当年矛盾,且不说清晰究竟是哪个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开始乱想,开始思考警方是否触及矛盾核心。” “同时,再补充部分具体信息,如仇杀,七年前等具体线索进行引导,令对方认为警方无限接近证据,却并不挑破!” 徐良解释完便缓缓说道。 举个例子。 在学校没写作业,老师没收却开始查时,老师往往会说: ‘我都知道谁没写作业,识相的自己站出来别让我点名!’ 这时,你无法确定老师是否真的知道,你开始如坐针毡。 此时,老师将目光挪到你身上,你会头皮发麻。 再之后,老师说出你的姓氏呢? 几乎可以确认自己被发现了,于是起身。 可实际却是,老师只是扫视几眼,且说出班级里使用最多的一个姓氏罢了。 “陈建不知道警方究竟查到哪个线索,所以他需要验证。” “没写作业的人验证方法是:老师有没有点到自己姓氏。” “陈建无法找警方验证,那他只能找其余人。” 案子里横竖就三方:加害者,受害者,警方。 对方不找警方,那只能是...... 受害者! “接下来。” 徐良眼神逐渐锐利。 “他会主动带我们找上证据!” ...... ...... 车内。 那辆从警局内一路向外驶去的车内十分安静,只有丝丝抽泣声存在。 良久,汽车停在一栋别墅停车库内。 陈建那肥胖的身躯下车,朱虹紧随其后,二人上了别墅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