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国庆节。 这一天的京城,格外热闹,全民狂欢的大喜日子。 陈伟他们四兄妹带着陈策,还有陈援朝他们父子几人也跟着一起,在凌晨三点多就出发,前往天安门附近排队,准备看今天的升旗仪式。 一辈子要来天安门看一次升旗仪式,陈国华当然看过很多次,甚至年轻的时候,也就是一九五九年十周年国庆节那次,带着于沫离去看过升旗仪式。 现在已经是二十五年之后了,陈伟他们这些孩子去参加这个升旗仪式,似乎就是一种精神传承。 其实,他们家就住在翠花胡同,距离天安门也就是一公里左右的路程罢了,非常近。 就像陈伟他们,从出生到现在,几乎没怎么离开过京城,除了上次去过一趟华沙那边,除此之外,就很少外出了。 这次他们去看升旗仪式,最开心的要数陈策了。 只不过,他在等待中,早早睡着了。 凌晨五点多的时候,被他爸爸抱着狂奔的时候,都没能吵醒他。 直到升旗仪式差不多开始的时候,这才被他爸爸叫醒。 陈国华是在家里看的直播,因为电视台早就架设好了长枪短炮,自然能够看得到了。 升旗仪式结束之后,陈国华就去了地安门大街那边。 “老陈你来了,我们刚才正聊着你们前些天研制出来的量子传输器,好家伙,这东西是真的好啊” 刚到地方,钱学森他们就夸赞了起来,饶是陈国华脸皮厚也不由老脸一红。 钱三强、邓稼先、程开甲、于敏、何泽慧等大佬们,全都聚在一起。 因为今天是国庆节,大家都放假,都被邀请过来参加国庆阅兵式。 量子传输器这东西自从出现之后,短短几天时间罢了,在内地的科学界就传开了。 而钱学森他们这些人都是第一批知道的人,所以见面的时候,自然就会讨论这件事了。 陈国华谦虚了几句,跟众人唠起了家常,并没有跟他们谈论这些工作。 结果,他们又带着陈伟四兄妹一顿夸赞。 现如今的京城,跟原时空有很大不同,顶级科学家是真的不少,并且后继有人。 饶是如此,陈伟、陈思、陈曦和陈安四兄弟姐妹,在整个京城科学界,那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不提陈伟和陈思两兄妹了,他们都拿到了菲尔兹奖,这可是数学界诺贝尔奖,含金量很重。 就说陈曦,虽说她目前是在搞算法培训班的事儿,研究的是数学应用,但并不代表她在理论数学研究层面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她是两边开花,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面。 按照目前的趋势和论文质量,说不定又是一个菲尔兹奖,甚至是最年轻的女菲尔兹奖获得者。 见他们又闲扯这些,陈国华无奈之余,只好把话题岔开。 实在不行,他就去找宋叙言了。 等差不多到时间的时候,他就跟宋序言、钱学森、孙家栋等人一起前往天安门那边。 作为内地科学界第一人,陈国华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他受邀参加阅兵仪式,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 从五九年到现在,整整二十五年时间没有进行过国庆阅兵了。 至于说六九年那次,根本就不是。 新旧历史的交替,让人格外感慨。 不少来到京城旅游的外国游客,全都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惊到了。 只因为东方巨龙太强大了。 尽管早很早之前,人民报、新华社等官媒就已经报道过内地早已经研制出了洲际导弹这样的镇国神器。 但是当它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尽管还没出鞘,但已经震慑人心了。 陈国华他们这些人也同样心潮澎湃,很是激动。 这就是大国崛起! 经历了那么多副本,这才终于达到油管五常,实力之强悍,自然不一样。 后世那个时空,阿三那头大象,总是想要将油管五常之一取而代之。 可阿三不知道的是,油管五常任何一个的副本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光是入门资格就需要有原子弹这些。 偏偏阿三是做不到的,更别说其他了。 国庆阅兵很快就过去了,陈国华他们离开之后,还是继续讨论这件事。 “今天过后,估计很多人又要睡不着觉咯” 宋序言轻笑了一下,“管他们睡不睡,走走走,老陈,去你家喝酒” 今天可是国庆节,休两天的假期,趁着假期喝酒不过分吧? 何况刚刚才看完这阅兵式,多壮观的场面啊,不得喝点酒庆祝一下嘛。 数遍整个京城,要说谁家的酒最好喝,那毫无疑问,肯定是陈国华家呀。 “老宋你这” 陈国华瞪了对方一眼,结果就淹没在了其他人的附和声中。 钱学森、孙家栋、邓稼先等人,虽说他们都上了年纪,但是论凑热闹的话,那他们绝对没什么大问题。 于是,一群人就步行来到了翠花胡同,直接就想要去参观地下酒窖。 结果自然是不会被允许。 地下酒窖是陈国华的秘密所在,尽管他做过不少伪装,但架不住他们想要去看清楚啊。 再说了,如果被他们看到了酒窖很大,那指定是要被拿走不少酒。 总之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国庆节两天假期,很快就过去了。 这天傍晚,陈国华下班回家,就看到自己的女儿拿着一份刊物走了进来: “老爸你看看,这上面的论文是不是弟弟写的?他什么时候这么有物理天赋了?” 陈曦满脸的不可思议和惊讶,不明白跟自己一样大的弟弟陈安,怎么突然一声不吭地发表了好几篇物理论文呢? 如果不是今天她在香饵胡同算法培训班上课时,碰巧有学生提问这件事,她还不知道呢。 明明两姐弟是龙凤胎,大家都是一样大,学习时间都是差不多的。 从小到大,都是陈曦压着陈安一头,却是没有想到,陈安这个弟弟,居然还藏了一手。 “哦,我看看。”陈国华不动声色地接过刊物杂志,心里却是已经笑开了。 家里的四个孩子,都有暗暗较劲儿,经常在餐桌上聊着聊着家常就聊到了学术问题上面。 特别是在陈伟和陈思两兄妹拿到了菲尔兹奖之后,这种较劲儿的风气就更甚了。 有些时候,陈策这个小家伙可能会开口捣乱,但都会被陶紫或者陈伟给强势镇压了。 甚至是连平时非常疼爱他的太爷爷陈恭禄,也都会镇压住陈策,让他父亲、姑姑、叔叔他们继续聊那些学术问题。 杂志上面的论文是物理学界最为热闹的问题:质子的寿命是多久?又该如何理解它? 在七十年代之前,全球科学界都一致认为,质子和中子是不一样的,觉得它们永远不会再分裂,成为更小的颗粒,并且曾经将这一认识当做真理。 到了七十年代,理论物理学家们发现,他们提出的各种也许会成为‘大一统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质子一定不是问道的,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它们还是会出现分裂现象。 但是,如果想要观察到这一分裂现象,那么就必须得想办法捕捉到处于死去过程中的质子。 从七十年代到现如今的一九八四年,全球物理学界讨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便是关于这个质子寿命的问题。 而陈安的论文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延伸和理论计算。 看着上面庞大数量的计算,陈国华眨眨眼:这臭小子还真是有点道行啊,总算是没给他这个当父亲的丢人。 其实陈安的数学天赋并不差,只不过被他的哥哥姐姐们掩盖了光芒。 大家都没想到,他会另辟蹊径,想到了在物理这个赛道寻求突破。 “曦曦,你可能不是很懂这个物理问题,我先验算一下,跟你妈妈说,晚饭不用给我留了” 冲女儿陈曦说了一句,陈国华就拿着杂志转身进了书房。 小儿子陈安一声不吭搞出来的论文,确实是让陈国华十分意外。 这样的物理问题,在陈国华看来,确实是足够惊艳的。 “啊?”陈曦瞪大眼睛,看着自己的父亲就这么把书房门给关上了。 不是,那篇论文真的有这么厉害么? 对于物理层面的认知,陈曦也是很强的,但水平大概就是在普通物理博士罢了。 很快,家里人全都回来了。 得知陈国华已经在书房待了好一会儿,于沫离等人全都面面相觑,然后目光看向陈安。 “你写的那篇论文到底有什么魔力?我可是很久都没有看到过你父亲这么激动到连晚饭都不吃了.” 于沫离的话,让陈安也十分无奈。 他哪里知道自己父亲为什么会对自己的论文那么感兴趣呀? 另一边,书房内,通过验算,以及跟生物硬盘里的相关论文进行对比,陈国华几乎可以确定,自己这个小儿子陈安写出来的这篇论文非常重要。 不仅在研究质子的方向层面是非常正确的,即便是在数学模型的验算下,那也是非常准确的理论。 如果继续深挖下去,那么后续有成果的论文,就不适合发表出来了。 物理层面的微观世界粒子理论,陈国华在这方面的认知并不是很强,但是有生物硬盘里的知识作为支撑,他自然是比所有人还要清楚。 只不过,物理理论也好,数学理论也罢,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内的知识理论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陈国华可不想一头钻进去,到时候想出来都相对麻烦。 毕竟这些都是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并且还有不少理论还都是跨学科的,哪有那么简单呀? 等他从书房出来之后,大家都已经睡觉了。 “原来已经凌晨两点半了呀” 看了看手表,陈国华苦笑一声。 搞研究的时候就是这样,常常都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