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真诚才是必杀技-《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3/3)页

    关于这个话题,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了。

    当时有很多人就强烈反对,毕竟这可是内地自己研发出来的高科技产品,算是内地领先国际社会的唯一一个高科技项目。

    在这个努力追赶英美的年代,能够拿出来一项比外国都还要牛逼的高科技,尽管这项高科技并不是有非常大的作用。

    但也足以让很多科研工作者感到自豪。

    同时,当时的林兰英等专家也十分不理解,为什么陈国华作为一百微米晶体管的领头人,居然会提议把这个产品卖出去为外国呢?

    今天这一场会议,一开始就由领导发下来了一份报纸。

    报纸上面报道的内容,赫然是几天之前,柳冠中看到过的那篇报道。

    其实不只是这些,主持会议的领导,并没有拿出更多的资料。

    毕竟柳冠中传递了这份报纸之后,领导还是通过其他渠道,从北美那边获知了更为详细的信息。

    换句话说,领导更加清楚,北美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等巨头们,他们确确实实在去年就组织人手,全力研发晶体管尺寸缩小技术了。

    因此,对于这件事,领导更有发言权。

    只不过,领导还是希望可以听一听专家们的建议。

    看完报道之后,华罗庚等人都沉默不语,林兰英等人更是满脸不敢置信,旋即又释然了。

    这也很正常,毕竟陈国华都已经研发出了一百微米的晶体管技术,那么北美那边研发出两百微米的晶体管,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怎么办?

    难道真的要卖吗?

    如果不卖的话,那么这个领先优势很快就荡然无存了。

    没有了领先优势,即便还能够借助专利来卖晶体管,只怕也赚不到多少钱了。

    或者说,趁着现在,仙童半导体、德州仪器公司他们还没研发出一百微米晶体管的空档期,迅速霸占市场。

    “我认为不要卖!”

    思考了一会儿,林兰英突然说道:

    “我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这篇报道,或许就是一场戏,一场骗我们自乱阵脚的戏码.”

    “只要我们把这个一百微米晶体管卖出去,那么别人很快就能够借助这些产品,反向推导.”

    “我们在座的都有不少人曾经在北美那边留过学,应该很清楚他们国家的科研实力”

    “所以我们不能够放松警惕,不要轻易中了他们的圈套”

    此话一出,引来了不少专家教授的点头赞同。

    不过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是应该要卖掉这个晶体管。

    领先全球的高科技,这个名头确实很威风,但没什么卵用,也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与其占着这个美名,还不如把这些产品卖掉,甚至过分一点,直接卖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取更多的外汇。

    要知道,现在的内地,一穷二白,十分困难。

    而且去年还经历了春耕干旱的事儿,导致北方粮食欠收。

    基于这些原因,卖掉一百微米晶体管,才是最符合当前实际需求的决策。

    此观点一出,同样得到了不少专家的支持。

    只因为粮食份额下调,对于他们科学家来说,倒不是有很大的影响。

    毕竟领导们十分关心科学家的身体健康,几乎是到处都在为科学家们考虑。

    所以,持有不同观点的两边专家们,纷纷开始了辩论。

    领导并没有阻止这件事,反而是认真地听取了意见,然后举手投票决定。

    意外的是,明明有不少人支持林兰英的观点,结果投票的时候却发现,反而更多人希望卖掉晶体管。

    看到这样的情况,领导心里有些意外,却也没有说什么。

    会议很快就结束了,但这件事并没有定下来。

    这个会议结束之后,闵乃大他们回到了中科院,直接愁眉苦脸了起来。

    就在他们刚坐下来没多久,门口又来人了。

    是物理研究所二部的王树迎和程孝刚两人,他们走进办公室之后,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接进入正题。

    “闵教授,关于集成式计算机项目,什么时候可以完成?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见到每秒一千万运算速度的计算机?”

    “希望闵教授今天可以给我们一个准信儿,我们不想再继续这样无休止地等待下去了.”

    从九月开始,原定计划是在十二月底结束的集成式计算机项目。

    可是现在都已经是六零年一月份了,整个项目却依然没有什么动静,这不得不让王树迎他们怀疑:闵乃大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尽管之前,闵乃大他们就亲口承认过,他们确实不如陈国华。

    但这样的话,听得多了,早就腻歪了。

    如果陈国华能够重回材料科研所的话,王树迎怎么可能还会跟闵乃大他们废话?

    论科研能力,陈国华才是最强的,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来说。

    “王首长,这件事我们也还在估算中,按照现在的进度,可能还需要到今年八月份才行.”

    闵乃大迟疑着开口,刚说完,就被王树迎回怼道:

    “闵教授,我记得你之前可不是这样说的,没记错的话,当时是说在今年六月份,对吗?”

    前者顿时想要狡辩一下,可是张了张口,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自己心里都没底。

    即便是今年八月份,能否完成,他也无法确定。

    光是一个扫描电子显微镜,就能够把他们给拦住了,何况是其他呢?

    如果是陈国华的话,此时就直接拿着那台高级单反照相机上了。

    毕竟晶圆制造出来之后,直接切片、清洗和镀膜,然后就直接利用遮蔽式光刻的办法完成芯片的制造。

    尽管遮蔽式光刻这个办法,耗时耗力,但这并不失为一个应付、过渡的好办法。

    只不过,对于闵乃大他们来说,遮蔽式光刻也同样存在很多的技术难点。

    如果真的可以那么快突破的话,他们怎么可能不会去行动呢?

    王树迎和程孝刚他们,已经渐渐失去了耐心。

    双方都在沉默着。

    对于物理研究所二部来说,现在是进退两难。

    他们还不敢强行逼迫闵乃大他们,毕竟他们这群人目前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如果他们直接撒手不管的话,那么整个项目就差不多宣告停摆了。

    偏偏此时,陈国华又还没办法恢复工作。

    所以,找不到人来接手材料科研所的话,那么二部这边会更加被动。

    然而,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是让王树迎他们很急。

    大西北那边已经催促过很多次了,只因为他们那边的情况更加糟糕,今年的极端恶劣天气,比往年更难应付。

    除了大西北的压力之外,来自邱宗岳等上面的压力,也有很多。

    光是十二月份,邱宗岳就来过物理研究所二部七八次之多。

    放在以前,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儿。

    半小时之后,王树迎和程孝刚离开了。

    他们是皱眉离开的,心情十分不美。

    办公室内的闵乃大等人,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行了,别发愁了,我们来合计合计一下吧,看看那些技术更简单容易一些,抓紧时间突破”

    打起精神,闵乃大揉搓了一把自己的脸,如是说道。

    祝永年、吴几康、陈启宏他们闻言,也只好点点头,然后开始跟大家讨论了起来。

    另一边,文津街衙门这边还有一场会议。

    是关于五年内,还清债务的会议。

    陈国华当然不知道这些事儿,此时此刻的他,正在数学期刊办公室,跟鹿乔山主编闲聊喝茶呢。

    后者聊起了最近的一些学术论文,聊着聊着就问起了陈国华,有没有兴趣往几何学层面的研究。

    “国华,你应该知道周炜良这个人吧?”

    “嗯,我知道,鹿主编你想说他在几何学层面的论文么?”

    “对,他之前不是在魔都的时候,写了一篇关于一阶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重要论文嘛.”

    鹿乔山说的这篇论文,陈国华当然是知道的,而且也阅读过。

    以他记忆力,当然很快就回忆起了整篇论文。

    只不过,陈国华对于周炜良这个人,并不太喜欢。

    此君相当的淡泊名利,一生只追求科研。

    尽管如此,陈国华应该十分佩服才对,可这个家伙,直接跑去了北美,作出的贡献却是给了人家。

    简单来说,就是他身为龙的传人,居然没有半点爱国情怀,跟陈国华,当然不是一路人了。

    这样的人,尽管是在数学领域有多牛掰,陈国华也不喜欢。

    “十年前,周炜良又发表了关于纯代数方法证明了谢瓦莱猜想,这个工具目前还很受欢迎.”

    办公室内,鹿乔山依然在侃侃而谈。

    他知道陈国华的能力,所以为对方收集了不少关于周炜良的论文、学术著作。

    只希望陈国华能够在在这个领域内,有更大的进步。

    毕竟他也不喜欢周炜良,不希望对方专美于前。

    在陈国华放下科研,专心搞理论研究的这段时间,鹿乔山希望陈国华能多写一些论文出来。

    如此一来,数学期刊的影响力绝对会大幅度提升。

    甚至,到时候他会找华罗庚、段学复等人帮忙,向上面提议,出版数学期刊的国际版。

    换句话说,他希望数学期刊可以跟那些外国的数学期刊一较高下。

    陈国华还不知道鹿乔山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真会用冷水泼醒对方。

    好家伙,真的是敢想敢做啊!

    就目前内地这样的情况,哪里能培养出几个数学家啊?

    不可能就光靠他陈国华一人支撑起整个数学期刊吧?

    这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嘛!

    连华罗庚都不敢这么说,陈国华就更不敢了。

    何况,此时的陈国华,虽说在数学领域发表过十来篇论文,地位也还行。

    然而,只是有论文数量罢了,质量却是差了一点。

    他距离顶尖数学家还有一段距离,距离那些历史上的顶级数学牛人,更是差了很多。

    没有比肩希尔伯特、欧拉、陈省身、庞加莱等顶级数学家的能力,陈国华哪里敢如此目中无人啊?

    听罢鹿乔山的话,陈国华淡笑着说道:

    “鹿主编,您这可真是抬举我了,我可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呢”

    “不过,既然您都这么说了,我会试着写一写,但能不能写出来,我也没有把握”

    鹿乔山当然知道,所以大喜表示你尽力就好。

    从数学期刊回到家里的陈国华,刚准备动笔写论文,门口就来了一位领导。

    此时,外面的天空,依然飘着雪。

    PS:月底,今天三更求月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