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两个受害者的居住地址并不算远,间隔七公里,骑电动车也就二三十分钟。 根据尸体的腐烂程度来看,许村判定尸体是昨晚死亡。 与赵强的死亡时间相隔一天。 一天一杀人? “不认识。” 王响皱眉,摇摇头道。 两位死者从纸面文件,以及走访和日常轨迹中没查到有什么认识的画面。 两人互不认识,却被同一人杀害,这是因为什么? 许村眉头紧缩,扭头看向周围,那依旧被到处翻找的画面。 对方依旧还在找东西,但问题在于,他找的到底是什么? “孙鹏宇家中存款三万元,并未存到银行,而是藏在卧室。” “根据现场遗留的痕迹来看,地方也曾发现过钱财,却并未将其带走。” “两起案发地点均呈现此状,初步估测,凶手确实不为财,不为色。” 王响思索片刻,开口给出一个结论。 许村的目光挪向大敞四开的屋门。 “且,凶手还和受害者认识......至少是有过一面之缘,知道对方的那种。” 人不会在孤单的环境中轻易暴露后背给陌生人。 就像快递,外卖,又或是不认识的人来敲门,往往都是正面对着,在门口将事情解决。 绝大多数都不会请人进门喝水,即便请,注意力也会一直在对方身上! 许村沉思片刻,又抬头,看向尸体倒地的前方。 这是一台饮水机,第一受害者赵强面前便也存在这么一个饮水机,均是在倒水的阶段被凶手挟持杀害。 “但也不会太熟。” 倒一杯水,这是待客之道。 但同样的,也能潜意识体现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即,社交安全距离! 举个例子。 恋人,朋友,陌生人。 三类不同身份的人,往往在你身边的距离都会有明显变化。 恋人为0距离,甚至是负距离,朋友可能会出现在你身边半米距离内。 而陌生人呢? 一米二到三米六之间,这是陌生人的安全社交距离。 一旦以陌生人的身份,闯入到朋友的社交距离当中,就会引起对方的警惕。 就像,你可以和你的女友或男友做一些亲密的事,如亲吻,但不会和陌生人亲吻,除非烂裤裆。 而这些身份,既然具备不同的距离,自然也有不同的行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