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朝廷赋税,已经够重了,再加税,怕是要官逼民反。” 之前一直没什么声响的礼部尚书,直接跳了出来,义正辞严地说着。 他一脸正气的模样,仿佛在说。 再加税,大乾就要完了。 看到礼部尚书跳出来反对,武相心中只觉得好笑。 礼部尚书是江南人士。 朝廷要加税,江南这个赋税重地,自然首当其冲。 苦一苦江南老百姓,救救西北的可怜人。 这种手段,左相秦墨白当政时期,干了好几回。 “守正,若是不加税,你说怎么办?” 左相绷着神情,眼神中似乎有不满,质问着礼部尚书。 “这……” 礼部尚书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 见礼部尚书一时拿不出主意,右相给户部尚书一个眼色,户部尚书顿时心领神会。 “不妨再向神农谷借贷一千万石粮食。” 神农谷,十大道庭之一。 以种植草木和炼丹术闻名天下。 若论哪里粮食最多? 不是大乾朝廷,绝对是神农谷。 朝廷向神农谷借贷粮食,也不是没有先河。 到现在,还欠着神农谷七百万石粮食。 “不可!” “堂堂朝廷,向神农谷借贷,成何体统?” “若是传出去,会让天下人耻笑的。” 左相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态度之坚决,根本不给户部尚书辩解的机会。 武相全程看戏,微微摇头。 拒绝借贷,左相说得义正词严。 时机上,还是逃不出夺嫡之争。 二皇子的母妃,乃是神农谷的圣女。 向神农谷借贷,意味着神农谷对朝廷有更大的影响力。 这是以左相为首的太子党,坚决不能接受的。 到目前为止,除了太子之外,二皇子是唯一一个被册封为亲王的皇子。 可以说,二皇子就是太子最大的对手。 在朝堂上,以右相为首的二皇子党,也屡屡和太子掰手腕。 议政堂中,争吵不断。 就加税和借贷两个法子,吵成一团,谁都无法说服谁。 “陛下驾到!” 苏公公尖细的声音响起。 刚刚还争吵不休的议政堂,顿时寂静下来,落针可闻。 “臣,拜见陛下。” “诸位爱卿,平身吧。” 元初帝坐在主座,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赈灾,可有条陈了?” “臣等无能,请陛下责罚。” “责罚?”元初帝的语调,突然提高了八度,目光变得森冷起来。 “朕要的是责罚吗?” “朕要的是分忧!” “衮衮诸公,就没有一个能为朕分忧的吗?” 砰的一声! 元初帝重重一踹,将桌子踢翻在地。 议政堂内,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加税,借贷。 这两个法子,元初帝早就知晓。 只是诸位相公,皆有私心,才争执不下。 除了这两个法子之外,其实还有第三个法子。 向世家豪族摊派,一千万石粮食,看似很多。 但世家豪族手中的粮食,远多于一千万石。 只是,这个提议,无人敢说。 因为,他们家中,真有粮食。 况且,灾年惜售,本就是常事。 文渊阁外。 小太监压低了声音,向苏公公汇报着什么。 苏公公听完之后,双目中爆发出两道精芒。 “真有亩产七百斤?” “干爹,儿子亲眼看见,哪敢骗你。” “九皇子还说,田庄中还有十亩地没有收割,等着陛下前去观礼呢。” “知道了,你回去,让九皇子准备接驾。” 打发了小太监后,苏公公摸了摸陶罐中的稻子,喃喃低语。 “亩产七百斤,不可思议啊!” 苏公公太清楚,亩产七百斤的水稻,对于大乾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吃不完的粮食。 意味着,能供养更多的军队。 意味着,陛下终于能施展心中宏图了。 说罢,苏公公手捧陶罐,走进文渊阁。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苏公公欣喜的语调,与议政堂中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 “喜从何来啊?” 元初帝看了一眼苏公公,好奇自己的大伴,葫芦里在卖什么药。 “陛下,九皇子献上祥瑞。” “奴才这才迫不及待地向陛下你道喜啊。” “祥瑞?” 第(2/3)页